
手機行業是全球市場容量和市場潛力最大的行業之一,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云變幻的行業。
曾經叱咤風云的諾基亞實力衰落,摩托羅拉被收購,LG退出中國市場,而一陣風之后,中國手機品牌迅速崛起,華為、榮耀手機、vivo、小米、OPPO逐漸成為手機主流品牌,與國外手機品牌相互競爭。
三星和蘋果一直是安卓與iOS兩大陣營的龍頭,但近幾年在國內手機市場中卻沒有交出滿意的答卷:三星的銷量在中國未能排至前五,更多地依賴零部件供給;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更是在2018的第二季度跌破10%。
中國品牌抓住了時機,加強了在產品上的創新能力,尊重用戶體驗,成功地動搖了三星蘋果的國內市場。

在穩定住國內的市場后,中國手機品牌在2018年選擇了集體出海,展開一場無比壯觀的全球市場征程。這可能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企業最為激進的品牌出擊戰,也是中國與海外手機品牌競爭時邁出的必要一步。
中國手機品牌在快速攻占了東南亞市場后,選擇歐洲作為下一個集結地。在歐洲,榮耀手機、小米等品牌相繼推廣高中低端的“全明星”產品線,得到了認同。
榮耀手機更是主打年輕人市場,代表年輕人的生活態度,進行創新投入,提升品牌全球化影響力,很快就在歐洲市場成為后起之秀,沖擊三星和蘋果的市場份額,據旭日大數據顯示,榮耀手機全球增速第一,counterpoint數據顯示榮耀手機在中國市場增速也是第一。

那么,在中外手機品牌競爭激烈的當下,如何看待中國手機品牌占據全球市場,挑戰蘋果和三星呢?中國品牌想要突破重圍,超越三星和蘋果的契機又在何處呢?小巴跑去問了幾個大頭,來聽聽他們的觀點。
吳曉波
財經作家
由制造能力輸出迭代到品牌能力輸出
中國智能手機的全球化征程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在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中國智能手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現在在全球排名前十的手機制造商中,除了蘋果和三星以外,中國的手機品牌占了很大的比例,而過去四五年,我們看到的一個景象是:中國的很多智能手機在非洲、拉美國家都得到了普及發展。
今年以來,一些主流手機品牌像華為、榮耀手機開始進入歐美市場。此時,這些品牌已經告別了傳統意義的中國制造,不再靠成本、規模優勢獲得市場,而是在主流市場通過品牌、審美、服務能力等方式來獲得市場,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喜歡。

其實,很多年來中國消費品牌在歐美主流消費市場幾乎沒有獲得過任何的成功,但是這一輪,包括榮耀手機這一次在歐洲地區的進擊和努力,很可能會出現中國品牌的認知過程。我年初在榮耀訪問了他們的總裁趙明,我們交談了中國手機品牌全球化,我很看好這樣的趨勢。
所以,在手機領域,未來幾年有可能出現一個景象: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在經歷了二十年發展以后,開始由制造能力的輸出迭代到品牌能力的輸出,這一邁步還是令人興奮的,而且中國品牌還是很有機會的。
趙明
榮耀總裁
中國手機企業正向全球發起一場“反熵”運動
根據集邦咨詢今年8月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國手機品牌通過對海外市場的擴張,目前已穩占全球過半份額,預估今年底中國手機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將擴大至54%。
過去,中國被認為是“世界的制造工廠”。今天,中國手機企業正在改變全球品牌格局,即將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國品牌”的轉變。對于全球手機市場來說,這種轉變會是一次規模巨大的“反熵”運動。
華為的企業文化里,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概念——“反熵”。“熵”指的是一個系統混亂的程度,一個封閉系統內的事物,總是從有序趨向于無序和混沌的,在這個過程中,熵不斷增加,這就是“熵增定律”。熵增的終極狀態就是“熱寂”,在一個熱寂的系統里,再也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運動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
對一個企業來說,熵增就是逐漸進入復雜、混亂的過程,因此企業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如何反熵,建立流動的開放系統,讓整個企業自身產生耗散和負熵,企業才可有序發展、才更有生命力。
任何一個有生命的事物,本質上,它成長壯大的過程,其實都是反熵的,都是“逆勢”生長的。對一個行業來說,亦是如此。
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就是這樣一個“熵增”系統,是一個存量競爭的血海市場,一家品牌丟掉的份額會被另外一家吃掉,沒有多余的增量市場空間去開拓,這樣的封閉系統急需產生“負熵”。
此時,中國手機品牌就如同被引入一個封閉系統的新生力量,事實也證明,我們的創新能力正在改變全球市場格局。比如在俄羅斯市場,榮耀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手機位居第二,華為手機整體更是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蘋果和三星位列第一。
中國手機品牌對全球品牌格局的改變,歸根結底是技術創新、品牌創新對存量市場帶來的改變。
前不久,我在榮耀Note10發布會上說,2018年是榮耀手機的“科技很嚇人年”,今年以來,我們先后推出了AI 2.0相關技術、GPU Turbo圖形加速技術等為榮耀手機贏得了極佳的銷量與口碑。
事實上,我在內部從不崇尚銷量第一的原則和目標,相反我們對全球每一塊市場要的都是健康度。
首先包括有序的技術創新和有序的市場、銷售體系運作。
其次,我們的要求是效率,高效的組織結構就是一種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資源集中使用,力量高效運作,通過扁平化組織層級架構來實現最優化的可持續發展。
最后銷量目標就能水到渠成。

我們十分清楚,對中國手機品牌來說,這是一次“反熵”運動,如果不能擁有為全球手機市場產生“負熵”的能力,那就會喪失競爭的能力。低成本的規模制造,顯然在這一階段的全球競爭中并不能稱之為“負熵”。所以,有些仍然在全球市場主打低端手機的品牌有很大的風險,應及時改弦易轍。
我認為,5G技術將為目前“熵增”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帶來新變量。隨著手機上網速度更快,上網價格更低,覆蓋范圍更廣,更多的設備將接入網絡,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將因此崛起,并帶來大換機潮,全球手機行業勢必進入一個新的需求爆發期。對手機廠商而言,這也是一個決定能否拿到未來入場券的新的機會窗口。
中國手機品牌擁有更大的5G機會。依托于華為在5G和人工智能技術上的提前布局和引領,榮耀手機有志于參與到智能手機行業下一個五年的全球競爭中。2020年全球前五的目標實現之后,我們將瞄準的是2022年成為全球前三。
閆占孟
Counterpoint 中國區研究總監
中國本身擁有制造業和市場的強項
可以利用這兩點推動在歐洲市場的發展
中國品牌在國外市場越來越成功,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最基本的原因是中國本質上是非常勤勞的民族,所以在制造、市場等方面都比較積極,甚至有些激進。第二,中國品牌在歐洲發展取決于科技類產品的特點,手機類科技產品依賴科技進步來推動整個市場。
但是,最近這幾年在手機革新并不大的情況下,中國本身擁有制造業和市場的強項,中國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兩點來推動手機品牌在歐洲市場的發展,并且中國手機品牌的基礎和構成面也慢慢開始趕超,無論是在手機的屏幕設計、外觀設計,還是系統設計都趕超了很多,所以中國才能夠在進入歐洲市場后越來越成功。
中國手機品牌能夠在海外市場有優越表現有幾點基礎:
①中國品牌必須要有良好的供應鏈模式,比如自有、外包的工廠,有些工廠甚至需要在國外組裝。
②中國廠商在供應層面需要有很好的資源,因為手機這個產品有成百上千個零部件供應,比如較好的存儲、屏幕、芯片。
③通過品牌和零售渠道來建設市場,再通過運營商的合作,尤其是歐洲和南美的運營商合作,會有利于品牌的發展。

榮耀手機在中國增速第一,在俄羅斯超越蘋果,之所以成功有幾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第一,榮耀手機在海外是個非常全球化的品牌,在國外基本沒有中文的表達,并且團隊基本上是本地化的、傳統化的。榮耀手機作為新秀,本身的品牌累贅較少,不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太多的束縛,像一張白紙一樣更容易塑造成全球品牌。
第二,借助華為和榮耀本身的產品體系,榮耀手機在海外的供應鏈是非常完善的。無論在芯片、屏幕、存儲、系統方面,都是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這就會使東歐南歐等國家在整個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更加偏好性價比高的產品。
第三,國外用戶尤其是年輕的用戶的手機更換更快,更喜歡榮耀手機這種有個性的新品牌,所以榮耀手機也抓住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