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家電行業發展平穩,主要家電品類保持產銷穩定,伴隨互聯網、AI、IoT等新技術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家電行業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變化。
先看看家電行業的整體數據情況。據《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半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不包含3C產品)達到4213億元,同比增長9.7%,相比2017年的11.9%有所回落,但中高端產品在結構上的變化非常明顯。

(數據來源: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半年度報告》)
2018年上半年,家電線上市場規模達到1409億元,同比增長32.8%。線上市場繼續延續了高速增長的態勢,對于整個上半年市場的企穩增長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線下渠道在整個市場的占比還是相當大,具有絕對權重。
有業內專家指出,中國家電行業的產業升級正在提速,高端、高品質的舒適型、智能型、健康型家電更加受到市場追捧。同時產品結構的進一步升級,也凸顯出售后服務的重要性,具備良好體驗感和貼心服務的服務商也將會加速美好生活的到來。
不過,事物都有兩面。家電業平穩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潛在的隱患,或者說挑戰。釘科技觀察發現,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山寨來襲。
山寨產品一直都存在,也很難完全杜絕,并非只是產業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但近年來,隨著新興渠道平臺的出現,山寨產品有大張旗鼓批量涌現的趨勢。
此前,隨著主流電商平臺打擊力度的增強,山寨產品在線上已經沒有太多的存活空間,更多地是出現在線下鄉鎮市場。然而,隨著拼多多這樣的社交電商平臺的崛起,不少山寨家電產品死灰復燃,大量出現在這些平臺上。
公開信息顯示,包括創維、康佳、海信、小米、極米等企業的產品在拼多多平臺都有被山寨、假冒的現象,不少企業雖通過發聲明的形式積極維權,但效果并不明顯。
當然,釘科技認為,電商平臺的治理相對容易,但如何打擊線下的生產制造來源,則是一項更為嚴峻的挑戰。
其二,售后多坑。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報道空調虛假維修的新聞,震驚了行業。空調等家電產品無病假修、小病大修的現象,不僅損傷了企業的品牌形象,更讓消費者有苦難言。
7月初,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布了2018空調維修體察報告,顯示出大部分維修商都存在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的問題。
家電作為一項非常注重售后服務的品類,如果在維修等售后環節存在巨大的漏洞,必然導致整體消費體驗的下滑,特自然會影響家電消費市場的穩定擴容。尤其是當前主力家電產品都進入到存量市場期,售后服務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其三,跨界競爭。
近年來,互聯網、AI、IoT快速發展,跨界競爭成為常態,家電行業同樣如此。自從2013年樂視進入彩電行業后,小米、暴風、風行等很多互聯網企業也開始進入家電行業。最新的消息顯示,不少主流手機企業也將跨界進入彩電市場,比如華為、OPPO、vivo。
供應鏈、代工環節的成熟,終端制造相對來說已經沒有太高的門檻,產品和用戶的運營能力越來越成為品牌競爭的關鍵。因此,未來跨界而來的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多,共同切分智能家居的萬億級市場。
總體來看,家電業并非夕陽產業,在新的消費環境和技術環境下,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同時業界也不能盲目樂觀,忽視山寨、售后、跨界競爭帶來的全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