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周末,我只要說‘看電影’,電視會自動打開,窗簾會徐徐關上,室內的燈光會自動調到一個合適的亮度。”曾幾何時,這是很多年輕人對未來生活的憧憬。隨著智能家居的興起,這樣的憧憬已經漸漸變為現實。目前,智能家居產品不斷增多,從最初的燈泡、插座、攝像頭,已經衍生出機器人、控制器、感應器等更多的新奇產品。
通過科技簡化生活
在網絡化、智能化推動下,人們在居家生活中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人們想要的不僅僅是舒適的居家環境,也需要通過科技手段來簡化生活,以此來節約更多的時間成本,提高生活品質。
目前市場上智能家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手機APP控制家具,另一類是通過語音精靈控制家具。較常見的家具類型主要有智能燈光、電器遠程及定時控制、電動窗簾、智能音箱、高清視頻共享系統、安防報警、門禁指紋系統等。
在價格方面,同樣的功能,選不同廠家、不同技術的產品相差很大。銷售人員介紹,一套將近100平方米的房子,如果只是簡單地用天貓精靈控制燈光、浴霸、墻壁插座、電視、窗簾,價格在1萬多元。如果加上視頻監控、手機萬能遙控、智能探測多種燃氣泄漏、入侵報警等功能,價格需要數萬元不等。
市民點贊智能音箱
除了一整套的智能家居系統以外,市場上也有不少可實現智能化的家居產品。
例如百度、小米、騰訊、亞馬遜等紛紛推出智能音箱,這些音箱價格僅幾百元。使用時,只需與音箱“對話”,就可以獲知當天天氣情況、實時交通路況、熱點新聞,也可以讓智能音箱設定鬧鐘,進行備忘錄、會議提醒,或者唱歌、講故事解悶。
各大廠家積極布局
據業內人士介紹,“智能家居”這個概念首次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10多年前這個概念傳入國內,但智能家居在國內興起應用只有四五年時間。
如今,家居行業已經跨過“初代家居”和“功能家居”時代,正在邁進“智能家居”時代。在傳統家居行業有著四年工作經歷的李先生表示,智能家居的出現確實能滿足不少人的需求,它美觀時尚,操作起來方便快捷。很多80后、90后成為消費的主力軍,這部分人群接受新事物能力強,既想要享受舒適的生活,但工作忙碌又懶得自己動手,這恰好激發了“懶人經濟”,也為智能家居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由于目前智能家居在國內興起時間不長,市場格局未定,各大廠商都在積極布局。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智能家居市場由互聯網巨頭BAT領頭,聯想、京東、小米、魅族緊隨其后,海爾、美的、格力、海信、TCL等相繼入局,電信、移動、廣電等運營商也想分一杯羹。各種品牌、各種智能家居產品不斷涌現,正在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人們對于智能生活的想象。 (欣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