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愈發重視,以精細烹飪、量化營養等為特色的養生壺受到青睞。目前,市場上養生壺的品牌和功能繁多,為幫助消費者選購到功能適用且設計貼心的養生壺,上海市消保委近期開展了相關比較試驗。
本次試驗通過大型商場、賣場、超市及網絡電商平臺等渠道共購買了20件養生壺產品,價格從109元至2375元不等,涵蓋了美的、北鼎、拓璞、九陽等標稱品牌。
比較試驗除對樣品的電器安全依據GB4706.1《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通用要求》和GB4706.19《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液體加熱器》等國家強制性標準進行測試外,還重點針對消費者關注的玻璃壺體抗熱震性、加工工藝及操作性能、溫控及容量精確度、倒水測試、加熱速度,以及制作銀耳羹情況等進行了對比和評價。?
均通過安全及抗熱震性測試
安全是電器產品的首要要求,本次試驗針對國家標準中標貼安全信息、說明書安全信息、耐潮濕、耐溢水和絕緣耐壓等項目進行測試。結果顯示,20件樣品均通過安全標準的測試。
為方便消費者觀察壺內情況及美觀等需要,養生壺壺體大多選取耐高溫的玻璃材質,質量差的材質在冷熱驟變的環境中易開裂。為此,本次試驗針對壺體玻璃材質的抗熱震性進行了測試,主要是將樣品從200℃的環境到常溫環境連續進行3個循環,觀察玻璃壺體是否有開裂或變形現象。結果顯示,20件樣品全部通過測試。
個別樣品操作性能不佳
加工工藝和操作性能是直接影響消費者使用感受的指標。本次試驗重點對樣品的材料強度、銳邊銳角、壺口設計、按鍵功能便捷性、易清潔度等方面進行了使用測評。
結果顯示,9件樣品表現較好。部分樣品存在加工工藝不精、操作性能不佳等現象,如樣品在壺體和把手的連接部位縫隙較大、把手松動;茶濾接縫處理不夠精細、存在銳邊;燉盅完全沒于壺內,加熱后難以拿取等。
水位偏差最高達50%
精確的溫度和水量便于使用者更精準地控制壺內蒸煮過程。本次比較試驗結果顯示,18件樣品溫度控制較為精準(2件樣品無溫度控制功能),溫度偏差基本在5℃以內。水位刻度的偏差較大,9件樣品表現較好,偏差僅在2%內;5件樣品的偏差超過10%,最大偏差達到50%以上。
4件樣品壺蓋易掀翻、脫落
從本次20件樣品的結構來看,設計基本采用壺、蓋分離式。對此,試驗中將樣品盛入常溫水,模擬使用過程中的倒茶或倒湯等行為。
結果顯示,20件樣品中,有4件樣品的壺蓋在倒水測試中出現易掀翻、脫落等現象。壺體和壺蓋扣合不牢固,消費者在使用時可能會因壺蓋意外掀翻或脫落,導致熱液體濺出而被燙傷。
加熱速率差異較大
液體加熱是養生壺的主要功能,加熱速度的快慢是消費者較為關心的方面。試驗結果顯示,樣品加熱速率最快的達到5.42min/L,即每升水的加熱時間為5.42分鐘,最慢的為10.9min/L,相差1倍多。
“容威”制作銀耳羹時糊底
銀耳羹食材普通、制作便捷,是老少咸宜的常見湯食。本次比較試驗對20件樣品進行了銀耳羹的制作測評,使用相同食材并采用樣品說明書的建議模式或相近功能。測評主要涉及制作時長、耗電量及銀耳羹成品的品質等方面,同時征集志愿者現場品嘗。
結果顯示,制作時長方面,最短的為53分鐘,最長的為168分鐘,相差2.2倍;耗電量方面,以每天使用一次、每月30天計算,耗電最多的為18.42度電,最少的為7.23度電,相差1.5倍。
在品嘗環節,標稱品牌為“北鼎”“拓璞”“金正”的3件樣品,其成品食材原形保持度、色澤明亮度、羹體粘稠度、食材軟硬度等獲得好評;標稱品牌為“容威”的樣品在制作銀耳羹過程中發生了溢出及糊底現象,成品口感不佳。從結果可見,銀耳羹的品質與加工時間、耗電量無直接關系;同時,燉盅的吃水位置、保溫能力、盅蓋密合度等方面對成品有較大影響。
消費提示:
選擇優質材料產品
目前市場上的養生壺大多選取國產耐高溫高硼硅玻璃,質量差異較大。消費者在選購時首先要看玻璃的通透性,光線能夠均勻透過壺體的為佳;其次可看玻璃厚度,優質壺體玻璃厚度均勻、觸感實在、玻璃邊緣部位工藝處理流暢。加工精細的養生壺內外表面光滑;壺體的接合處,尤其是把手無毛刺、銳邊;壺體和壺蓋的扣合緊密;茶濾接縫無銳邊,拿取方便。
養生壺通常會提供多種功能模式。消費者在選購養生壺時要注意所述功能是否滿足自身實際需要。
燒煮銀耳、桃膠、皂角米等膠質較多的食材時,為防止溢出,應做到“兩個適量”,即放置食材適量,加入的水適量。若加工時間較長,可開半蓋燒煮,以防止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