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明,人們都停留在杜牧的那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傷感中。但清明其實是一年中最天朗氣清的時節(jié),春色美麗,適宜出門踏青,所以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與端午節(jié)、春節(jié)、中秋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jié)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跟其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用月亮歷法的農歷不同,其實清明節(jié)是一個太陽歷法的公歷日期,固定在公歷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

清明節(jié)里尊親敬祖、崇宗重嗣的傳統(tǒng)習俗,是因為孝道是中國百姓最主要的倫理觀念之一。養(yǎng)老送終、上墳拜土、祭祀祖先是古代生兒育女的價值所在。然而,我們提倡的孝道是親人在世時的贍養(yǎng)、照顧、關愛和體貼,而不是親人去世后隆重的葬禮、高大的陵墓和掃墓的鋪張。不管你工作有多忙,請抽出時間停下來欣賞下路邊的風景,陪伴身邊的人,常回家看看雙鬢已白的父母,每一天給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送上一句問候。
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時,才想起給父母打個電話,燒一桌好菜。父母是天生的好演員,他們會假裝不愛吃你愛吃的菜,卻拼命地夾給你吃;他們會在十分想念你的時候,忍住不打電話打擾你;他們說喜歡穿棉質而便宜的衣服,因為舒服,卻偏要給你買皮鞋西裝大品牌。對父母來說,最好的報答就是陪伴,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

與其說清明節(jié)是祭祀掃墓的日子,不如說其深意是珍惜。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孝順父母,善對妻兒,愛惜身體。人們總是失去后才懂得,但人生真的沒有那么多如果。設想我們的生命僅剩三天,那我們會留有哪些遺憾呢?還沒有帶父母旅一次行,沒有花很多時間來陪陪家人,還有沒來及實現的夢想,枕邊的書還沒有看完,還沒好好欣賞滿園花開,還沒有吃夠老婆做的飯,還沒有……
其實,生活的美好無處不在,只是需要有一顆懂得珍惜的心靈。我們誰都不知道明天將會發(fā)生什么,珍惜與感恩便是對生命最好的報答。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擁有更多的財富。我們不僅要感恩給予我們生命并且把我們撫養(yǎng)成人的父母,還要感恩教育我們怎樣成人并且教會我們知識的老師,生命中太多太多需要我們感恩的人,這些人在我們成長中都給過我們幫助,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感謝他們。美好生活,艾斐堡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