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傳統企業應該如何用好人工智能、如何用人工智能思維重新定義商業模式成為亟需思考的問題。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行業論壇上,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徐立作了一場關于“人工智能發展觀”的演講,他認為當今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時,需要有傳承與創新的人工智能發展觀。
徐立首先在演講中反駁了“當新事物崛起時,舊事物會消亡”的觀點。他認為,創新和傳統并非一定此消彼長,甚至可以是相輔相成。許多與現代人工智能技術有關的概念早已在古代被定義,只是科技的發展使得它們走得更遠。
他從戰國時期的虎符講起。秦國的杜虎符分左右兩邊,左半邊交給將軍,右半邊留給君王,“兩個符一合,就叫符合,說明可以調兵了”。這是“驗證”的最早期概念。兩個完全不相符的東西,通過榫鉚結構溝通,符合之后,就完成了一次驗證。

徐立稱,如今,雖然虎符在日常生活中不存在了,但是“符合”、“驗證”的概念在新的科技時代中被發揮得更好。最直接的例子是身份驗證。“人們在云端的身份和真實拍攝的照片之間其實是不相通的,但通過某種連接來進行符合校驗的時候,它就能夠發揮出驗證的作用”,他認為這個概念可以延伸到智能樓宇、零售支付等各個場景,這些體系都傳承著原來‘符合’的概念。


創新推動傳承的案例還有很多。例如,徐立認為,當今的遙感技術,高精地圖提取技術傳承了戰國時期兆域圖的規劃概念,被用來做道路、建筑物、水域、土地使用的提取,為城市規劃提供新的思考空間。移動應用中的手機端度量衡、人工智能增強現實的測量技術、AR游戲導航都是商鞅方升背后度量衡概念的傳承和演進。
在此基礎上,徐立表示,傳承和發展有很強的路徑依賴。他引用創始人湯曉鷗在開幕式演講中提到的觀點“從‘原創’到‘源頭創新’”來對此做出解釋。
他認為,“原創只是一個時間點,就像是一張照片,但是源頭是活的,可以源源不斷地迭代、演進和變化”。古人用超越時代的技術,給予越王勾踐劍流傳千年的可能性,使它流傳到今天。面向未來,“如果想讓這個‘劍’的概念繼續延續,必須要注入新的技術和新的概念。所以在擁抱變化的時候,我們需要有人工智能的發展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