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的浪潮為沉寂已久的暖通行業注入一絲生機,人們對于冬季采暖設備的強需求有望帶來巨大紅利,各色暖通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與大多尚未標準化的行業一致,暖通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產品品質良莠不齊,安裝過程暗藏玄機,企業信譽亟待提升,市場急速發展的同時暴露了種種亂象。2019年12月,消保委就此問題發出消費提示,從渠道、品牌、價格、安裝、售后等多方面揭露選購陷阱,提醒消費者行業深坑。更讓人心驚的是,這些“套路”往往在與暖通企業接觸之初的報價環節就赫然存在。
解讀暖通行業報價“套路”
根據暖通行業一項用戶調研顯示,采暖產品的消費滿意率僅為44.6%。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消費者對于目前享有的采暖服務體驗持不滿態度,原是“暖”通卻“涼”了人心。為此,記者特意走訪了業內有一定代表性的暖通公司,就采暖設備購買、安裝、維修等問題展開咨詢,也的確在收到的4份報價單中發現了隱含陷阱。

其一,低價誘惑。簡而言之,就是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誘導消費者上鉤,前期在費用明細上較為模糊,后期極易產生增項,比如運輸費、上樓費等等,騎虎難下消費者不得不為此買單。在記者聯系到四家暖通公司中,只有一家明確標注,另幾家起初說是免費,可在追問之下,又改口若高于兩層,需收取一定費用。

更有甚者,直接在前期虛報價格,動輒打折優惠,充分利用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如圖,在記者詢價時,兩家暖通公司都承諾給出7折優惠,然而最終折扣價卻與另外兩家相差無幾。

此外,還有個別暖通公司直接聲明不開具發票,如消費者需要,還得支付額外的稅費。有違工商管理規定不談,這筆金額也十分可觀。

其二,混水摸魚。因市場監管不嚴、行業門檻較低,市面上許多暖通公司不過是沒有施工資質的“皮包公司”,采取“游擊隊”式生存法則,這類一般沒有自有安裝團隊,服務全靠外包公司完成。
比如圖中這種輔材、安裝都沒有明細,只有一個打包價的大概率是依靠外包團隊,人工費也不透明的同時也會更貴。而在記者收到的四份報價中,有三份都是如此,可見“中獎”幾率之大。

既是魚龍混雜,對其報價的專業性自然也不必抱多大希望。對比四家報價單,仍然只有一家公司專業標注了散熱片的熱負荷計算,畢竟涉及到屋內面積、朝向等差異,其他三家卻一筆帶過,只報了數量或規格,專業度有待考究。

除了在消費者專業范圍外大做文章,有些暖通公司直接算是“嘲諷”用戶智商,比如將人工費、材料費等以不同名字重復進行價格核算,妄想瞞天過海多賺“黑心錢”,這還不是個例。

其三,含糊其辭。采暖安裝工藝極其復雜,能夠暗箱操作的地方不勝枚舉,當然也給了商家更多可乘之機,特別是在輔材環節。
消費者作為買方起碼擁有一定的知情權,可在輔材報價上,只有一家給到了明確的品牌、型號、規格等各項參數,其它三家只有類型、品牌。而對于只標注品牌,沒有標注型號和規格的情況,后期難以避免以次充好的風險。此外,哪怕是同品牌同型號,各家價格也相差甚大,可見其中水分。

業內人士親授“避坑“法則
行業亂象著實給了消費者甚至是潛在消費者們沉重一擊,或許關于規范暖通行業秩序這個問題尚且遙遠,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但如何在價格環節避坑卻是目之所及。
那么對于上述報價套路,消費者究竟該如何正確選購采暖設備呢?其實答案非常明朗,即暖通購買渠道抉擇,這是選購采暖設備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也在一開始扼殺了被坑騙的可能性。
眾所周知,暖通行業其實并不算是一個新興行業,發展已有十余年,然而仍未進入標準化階段。原因就在于暖通公司品質良莠不齊,所以消費者在選擇暖通公司時的考慮就尤為重要。
好在這一塊的市場開始為人所知,也不乏巨頭入局,比如全球500強企業蘇寧。據了解,蘇寧2018年底成立中央集成公司,開始整合暖通板塊,不斷推進設計、安裝、收費、服務的標準化,并推出集成家電“一口價”銷售政策,包材料、包安裝、包維保,從根源上避免了報價“套路”,做到消費透明省心。這一舉措得到眾多品牌廠家的認可,更聯合打出了中央空調5匹一拖四19999元、明裝采暖3室2廳19999元的“蘇寧放心一口價”套餐。
強大的品牌背書,無疑給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為暖通行業的穩步前行盡了一份力。記者特意采訪了蘇寧中央集成公司的一位項目負責人,對方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從建立起完善的從業資質認證體系、增強行業的自律意識等瑣碎小事去中規范行業秩序,這是一個持久戰。而蘇寧能做的就是助力暖通板塊標準化的推進,增加市場認可度,讓“蘇寧標準”成為行業標準。為此,蘇寧中央集成公司發布了《中央采暖安裝綠寶書》,明確了規范采暖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藝,為采暖施工定標立準,讓采暖施工有章可循且公開透明。
如果說一路狂奔十余年的暖通行業是脫韁的野馬,蘇寧這樣的頭部企業便是韁繩,牽制著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讓套路不再,深坑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