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闡釋】
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以其精湛手藝,不費一釘一鉚,在椽檐之間,以榫卯巧接,形成牢不可破的整體建筑。兔寶寶,耕耘木業數十年,對于木的靈性深有體悟,木之合者,廣廈可建,和諧之功也。是謂“木合成廈”。
從木合之道,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創業的過程,就是每一個參與者經歷不斷地修煉,提高心性,以合作之態,換位思考,取長補短,形成團隊的力量,進而相互成就的過程!是謂“君合成業”。
四處攀援長不了參天大樹,恣肆生長形不成蔥蘢綠蔭。“木合成廈,君合成業”是兔寶寶文化的哲學主題。木業是兔寶寶的基業,經營基業,要明白一個道理,合則兩利,分則眾傷。兔寶寶的事業,也是君子之業,企業經營以團隊為要,中華傳統文化集體人格的核心就是君子人格。我們以君子修煉為起點,見賢思齊,景行行止,形成最具競爭力和人格魅力的團隊,成就事業,回饋社會,為偉大的時代奉獻文明成果。
【故事1】:天壇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筑,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于雷火,數年后按原樣重建。祈年殿為磚木結構,殿高38米,直徑32米,三層重檐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建筑獨特,無大梁長檁及鐵釘,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著殿頂的重量。
有一個60歲的上海人王震華,用全榫卯結構造了一個天壇!他前后耗時5年,不用一顆釘,不用一滴膠水,歷經10多萬道工序,20000多個小時的孤獨死磕,60000公里披星戴月的往返,用全榫卯結構復刻了天壇祈年殿。

【故事2】:魯班鎖
榫卯,是利用木構件凹凸結構相互咬合實現構件連接的工藝。凸出的部分叫榫,凹進的部分叫卯,榫頭插入卯眼中,兩塊木頭便緊密連接,不再分離,使普通的木頭有了生命。榫為陽,卯為陰,凹凸之間,相生相克,體現著古代中國人深邃的哲學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世界觀。
魯班,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他有著許多的發明創造,被稱為土木工匠的“祖師爺”。當前,中國建筑行業的最高獎,就被命名為“魯班獎”。魯班鎖由六根內部有槽的長方體木條,按橫豎立三方向各兩根咬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內部相嵌的結構體。是一種復雜的、高度技巧性的榫卯結構。是中國木構結點榫卯技巧達到極致的一種產物。
2014年10月舉行的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時,李克強總理贈送給默克爾總理一個魯班鎖。同時,“魯班鎖”代表的是一種“工匠精神”。“中國制造”要實現轉型升級、由大變強,弘揚“工匠精神”是核心要義之一。

【故事3】:兔寶寶創始人成長記
丁鴻敏,男,1963年出生,浙江大學EMBA,高級經濟師。現任德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并擔任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副會長、浙江省工商聯常務委員。作為中國新時代木業行業的先驅者和帶頭人,丁鴻敏艱苦創業,奮發進取,使德華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經25年成長根深葉茂,發展為擁有下屬控股、參股企業數十家,涉及項目投資與資產管理、新型建材、鋼琴制造、經濟林營造、金融等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自2009年起連續十年上榜“浙商全國500強”。2019年,德華集團銷售收入超160億元,實現利稅近8億元。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一個優秀的人物,總是能融入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與時代共舞,最大限度地成就自己的事業,進而影響和推動時代的發展。這話對于丁鴻敏來說再合適不過。
丁鴻敏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德清人。上世紀70年代末,高中畢業的丁鴻敏回鄉跟著一位木匠師傅學木工。1983年,洛舍鎮創辦酒精廠,年輕又有文化的丁鴻敏考試入廠,當上了技術工人。80年代初,種田人走進工廠,從走村串戶搞個體變成了可以按月拿工資的人,是令很多人感到心滿意足的事。但丁鴻敏不滿足。在酒精廠,他不斷鉆研技術,很快成為企業的骨干力量。1985年,22歲的丁鴻敏擔任了洛舍酒精廠的副廠長。
當時洛舍鎮還辦有一家鋼琴廠。由于產量上不去,銷路打不開,內部管理不完善等諸多原因,沒幾年時間就瀕臨倒閉。在接連換了兩任廠長企業仍不見轉機之后,丁鴻敏進入了鎮領導的視野。當時丁鴻敏27歲,已經在酒精廠副廠長的崗位干了5年,有管理經驗,肯鉆研,事業心強,正是鎮黨委物色的最佳人選。
1990年,丁鴻敏從工作多年得心應手的酒精廠調到鋼琴廠,一切從零開始。創業艱難,然而所有的困苦事后講來可以云淡風輕,當時卻是一步步泥濘一身身汗水,拼盡全力,殫精竭慮。1991年4月,在丁鴻敏的努力下,香港恩雨琴行與湖州鋼琴廠合作,創立浙江恩德鋼琴有限公司。這可以說是德清縣最早的一批中外合資企業。
新公司的成立雖然使湖州鋼琴廠重復生機,然而鋼琴作為高端樂器,售價動轍五六千元,在當時的市場背景下,購買力極小,且成長緩慢。丁鴻敏以敏銳的目光洞察市場,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鋼琴的外殼和很多部件是用木材加工的,木材加工車間是鋼琴廠的一個主要車間。曾經做過木匠的丁鴻敏迅速想到,鋼琴廠能不能再搞一個木材加工企業?一來可以生產鋼琴制造所需的木制部件,減少外購的成本與費用;二來,利用產能生產其他木制產品對外銷售,可以增加企業收入,于是成立了德清縣木材加工廠。
其實世上本沒有路,是那些先行者踏遍荊棘與泥濘,在沒有路的地方踩出一條路來。丁鴻敏就是這樣的開拓者。念頭一旦冒出來,他便無法按捺自己,獨赴上海,踏上了市場調研之路。一家又一家家俱廠走訪,了解木材的采購來源、需求量、裝飾貼面板的生產情況……
1992年,“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又一次掀起我國改革開放的熱潮。招商引資,撤縣建市,中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曙光初現,建筑裝飾材料市場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期。這就是機遇!丁鴻敏恰逢其時。如果說之前鋼琴廠搞一個木材加工企業是為了解決當下的生存問題,那么,果斷地決定在鋼琴廠派生出一家高檔裝飾貼面板生產企業,則是極富遠見地謀劃未來。
1993年7月,在丁鴻敏的努力下,德清縣木材加工廠與香港達華貿易公司共同出資創辦,專門生產高檔裝飾貼面板的浙江德華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這是浙江省第一家、華東地區第二家貼面板生產企業。公司名稱“德華”二字分別取自德清、達華。自此,“德華”破土而出,不斷生發,直至長成參天大樹。今天,“德華”二字早已超出它命名時的含義,變成了德華集團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