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到19日,2021年中國服裝大會在青島舉行。海爾衣聯網圍繞“工業互聯和生態賦能”,介紹了在“廠、店、家”融合方面的模式探索。
面對海爾衣聯網跨界賦能服裝行業所做的探索,外界的評價如何?一方面,海爾衣聯網的模式探索受到與會行業專家、服裝企業的普遍認可。另一方面,在本次活動中,有15家服裝企業及上下游品牌等與海爾衣聯網成功簽約,加入到海爾衣聯生態平臺,共同啟動“百億增值計劃”。海爾衣聯網的生態平臺優勢進一步擴大。
海爾衣聯網的新方向探索獲認可
“海爾衣聯網要做的是能更好的服務于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精準對接。”18日上午的講話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用這樣一句話來總結海爾衣聯網的探索。孫會長認為,新技術革命下,服裝產業正在呈現更大范圍的要素整合和業態疊加。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和新購物場景在持續創新。而海爾衣聯網到家庭端搭建的三翼鳥智慧衣帽間場景,為用戶提供衣物及周邊產品的洗護存搭購全生命周期的全場景解決方案,也是在做“偉大的實踐”。

在采訪中,溫州報喜鳥加盟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賴延風也對海爾衣聯網從“廠、店、家”三方面打通行業全鏈路,共創服裝產業新生態的探索表示認同,“除了品質要求之外,消費者對護理包括場合著裝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對于售后的各類體驗感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加入到生態當中,也能夠提高我們在消費者的體驗。”
看好衣聯生態賦能前景,15個品牌成功簽約
海爾衣聯網的轉型場景品牌,跨界生態賦能,除了獲得來自行業協會和服裝企業等專業人士的認可之外,在本次服裝大會上,15個服裝行業品牌也與海爾衣聯網成功簽約,加入平臺,共同啟動“百億增值計劃”。這同樣是行業資源方對海爾衣聯網新方向、新探索的一種認同。

眾所周知,伴隨消費者品質生活需求升級,一方面傳統服裝行業的“先生產再銷售”模式,不斷累積庫存,運轉周期長、壓力大。另一方面普通消費者卻仍在重復著“人找衣”的苦惱,面對海量服裝無所措手足。海爾衣聯網面對挑戰,將“廠、店、家”三者連接在一起,以銷定產,讓衣找人,為服裝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出來新方向,惠及到方方面面的行業企業。
以成功簽約的15個品牌來說,其中既有服裝品牌勁霸男裝、山東如意、瑞華集團,也有天津市服裝商會、托特衣箱、美睿中國家居、小乙物聯等服裝上下游關聯企業。據統計,這次簽約給服裝及相關行業帶來的增值預計達百億。
跨界賦能,共創共贏,海爾衣聯網跨界服裝行業的布局不僅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更為跨行業融合開拓了廣闊的合作前景。正如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周一奇在接受采訪時所言,未來的發展不是企業自身的或者產業鏈之間協同創新和生態建設,更重要的是與外部關聯資源的聯合發展,使之成為一個大生態概念。行業與用戶是這樣需求的,海爾衣聯網也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