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夫婦買下西安117㎡挑高戶型,改三層頂躍,滿屋都是老木頭和私藏品!
發布時間:2021/3/18 14:13:17 來源:設計部落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
這是一個起源于“西安人在北京”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屋主顧老師和兩位設計師。
幾年前,在北京奮斗的兩個年輕人,
于一個寒冷冬日與顧老師結識,
同為西安人又有相近的愛好,雙方一見投緣。
他們常常相聚在顧老師的書房,
看外文書籍,討論文學、藝術與美。
后來設計師回到西安創業,不久后,
顧老師也回來了,買下一套房,
請來兩位老朋友設計,于是這個故事,
以一套文雅、藝術又個性的新家畫上句號。
改造后實拍圖
愛看書、收藏多的顧老師夫婦,
把自己的家裝得猶如私人藝術館一般,
滿是獨具個人氣息的“心機”,令人羨慕!
玄關

書籍是顧老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設計師提議將書融入到設計中,
顧老師對此欣然接受,
于是正對入戶門就有了這一面獨特的端景。

找了些不常用的書和亞克力搭起框架,
中間搭配幾個透明亞克力板,
后面設計了一條LED燈帶,
讓燈光可以從書縫扉頁中灑出。
五顏六色的書與白墻形成有趣的對比,
頂部放一塊木板可作為置物臺面,
擺上好看的瓷器和工藝品。
客廳

將原有的一面墻改為斜向之后,
客廳空間更大也更富有個性。
手工羊毛地毯、Cubes的布藝沙發、
充滿異域風情的美國導演椅,
讓整個空間充滿了慵懶的感覺。
在自己的家里,沒有固定的風格,
只有獨一無二的私人記憶。

顧老師喜歡席地而坐,
設計師將電視高度放在低處,
電線和設備都放到了墻后的儲物空間中,
看上去更顯整潔素凈。
另一邊特意露出了線澆結構墻體,
搭配顧老師自己做的裝飾畫和他的竹子,
讓自然風和硬朗的工業風形成混搭。

從二層俯瞰一層
做了挑高空間的二層沒有封起來,
當顧老師在二層工作的時候,
還可以隨時與一層的家人交流。

空間因互動和流通而更有溫情,
工作不會置身于生活之外,
同樣生活也可以容納于工作之中。
會客室

作為小型會客室使用的原始書房,
以純凈的綠松石藍為底色,
加入不同比例的黑、黃、紅色塊搭配,
明快又不失沉穩。

收納柜采用了低飽和度的莫蘭迪色,
配合銅拉絲復古拉手。
長椅是顧老師不知從哪收集的木頭,
設計師花了三天時間拋光打蠟上釉,
DIY成一個長凳,雖然累但是非常有趣。
墻上是一根復古窗簾掛桿,噴了黑漆,
又是裝飾又可以掛客人的外套,
“上海名媛”抽象畫是從跳蚤市場淘到。

入口右手邊是一款20年前的收納柜,
設計師進行了維修打蠟,讓它重煥生機,
上方擺著顧老師做的根雕藝術,
墻上的裝飾畫是一副在冰島的攝影作品。

開關是淘來的復古撥片結構開關,
在由電工維護保證安全性之后,
裝載了混凝土墻體上。

顧老師買回來不知道放哪里的紅鼓,
設計師在上面放了一塊木板作為小茶幾。
絲質窗簾挑選了三種熒光色對撞,
流光溢彩,如夢似幻。
置物柜旁是一款房車用的冰箱,
上世紀八十年代產自美國,
二十年后飄洋過海來到了西安。
餐廳

邊柜用于儲存一些茶具與藝術品,
頂部放著的燭臺和復古音響
都是顧老師從英國買回來的。
餐廳的餐桌依然由設計師手工打造,
利用顧老師收藏的四塊松木和一塊胡桃木,
自己設計自己制作的。
(顧老師經常以吃飯為由叫設計師幫他打蠟,
抑或是設計師以打蠟為由過去蹭飯。)

墻上的開關依然是定制的復古開關,
并且設計了一個IPAD架,
后面有充電接口和磁吸設備,
便于就餐時瀏覽一些新聞時事。
廚房

廚房做成了開放式,
將操作臺從6米增加到了9米,
可操作空間更大更舒適,
并給女主人留下了擺放插花的空間。
廚房空間向外的延展區域里,
內嵌了洗衣機,小酒柜以及復古烤箱。
主臥

屋主夫婦都畢業于美術院校,
于是床頭選用木板裝裱亞麻布,
做出了類似油畫布的肌理效果,
后方還隱藏了燈帶作為氛圍燈使用。

定制的開關和油畫布般的背板對比,
一張羊毛小椅用于充當床頭柜。
陽臺

陽臺選用了白色的紗簾,
與白色旋轉樓梯搭配,溫柔而浪漫。
去市場挑選了造型合適的竹子放在夾角,
另一邊則做了一個綠植空間,
綠色和白色的搭配讓空間清新靈動。
工作區

二層橫梁考慮了幾種弱化方案,
最后決定采用和客廳墻一樣的處理方式,
砸掉表皮露出混凝土結構。
一款仿制安迪·沃霍爾的《瑪麗蓮夢露》裝飾畫,
讓空間色彩豐富活躍了起來。
五米多高的通頂書架足夠收納屋主的藏書,
并且三層位置做了雙層結構處理,
一些工作用的書則儲藏于三層的書架區。
通往三樓采用了木質樓梯,更舒適溫馨,
利用一層會客室剩下的乳膠漆
在三層下方打造了一個展示空間,
亞克力置物架盡量減少對物品的遮擋。

作為顧老師的會客空間兼工作區,
在此做了茶桌橫椅,滿足他的喝茶愛好。
桌椅依然是用顧老師收集的木頭打造,
旁邊用亞克力做了一個置物架,
將顧老師收藏的茶壺茶盞展示出來。
設計師說,只要有合適的材料,
很多簡單的家具及裝飾品都可以DIY,
既節省成本又是有趣的體驗。

二層的天井結構中設計了一些展示平臺,
利用顧老師的藏品做了一些裝飾。
裝飾畫也是從屋主的手稿中挑出來的,
重新裝裱加上框架而成。
黑色的是屋主自己做的葫蘆工藝品,
噴了黑色,更符合空間的基調。
紅色托盤加上一顆鵝卵石,
像是一種行為藝術,
與白色空間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那些腦洞大開的各種設計,
會讓看似平淡的物品以新的姿態重生。
衛生間

衛生間采用經典的小白磚,
壁掛式馬桶上方的置物臺利用起來,
擺了蠟燭、香薰和玩偶擺件,
讓緊湊的衛生間也充滿生活氣。

在今天這個故事中,
設計師從顧老師的生活細節出發,
切身考慮到了具體的生活場景,
而不只是站在專業角度一味提出建議。
此外,對于有著眾多藏品的屋主來說,
將看似“面臨淘汰”的老物件
通過重新維護而二次利用,
環保、有趣又省錢,
也讓家充滿了濃郁的個人風格,
是本案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

設計不是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于別人,
而是利用專業和知識,
幫屋主梳理和描繪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因此,
每一次設計之旅,都是一場新的冒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