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闌珊的夜是極美的。可在空中綻放的絢爛花朵沒有花開花落的期限,只有轉瞬即逝的孤獨……
——王莉霞《醉花陰》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消費方式日益更新和升級,各種各樣的家電生活產品在逐步走進了國人的日常生活。各種家電品牌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這些家電品牌不僅需要設計新穎,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還需要具備有一定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讓消費者能夠使用的更加方便快捷。在這種激烈的競爭條件下,曾經一家又一家的老牌家電品牌也紛紛跌落神壇,其中就包括現在被美國人拖欠44億,現在只能靠賣樓自保的長虹電器。
七八十年代的獨占鰲頭
在七八十年代,人們的生活娛樂方式單一又陳舊,家電產業的出現,無疑是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那個時候許多人家一想購買家電,就會首先想到或者考慮到長虹品牌,正如長虹品牌的廣告所宣傳的那樣:“天上彩虹,人間長虹”,只要家里有長虹品牌的產品,都是生活條件富裕,娛樂方式多樣的象征。長虹電器也是當時最讓國人驕傲的民族品牌之一,這可見當時長虹的產品多受人追捧,它的能力和實力等各個方面都是不容小視的。
彩管壟斷的錯誤判斷
1989年,長虹因為產品積壓和消費市場的嚴重失衡浩浩蕩蕩地拉開了我國家電業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降價售賣,開始打起了價格戰。在其他同類型的生產廠家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的時候,長虹以經早早憑借著價格戰成功解決了庫存積壓的問題,成功迅速進入到了消費者的視野,同時,這次的價格之戰也掀起我國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的升級轉型。1990年,長虹首次成為當年彩電的銷售冠軍。

在此之后,1996年,面對國外進口品牌的威脅,長虹再次打算運用價格戰突出重圍,同樣的技術和同樣的產品質量,長虹彩電的價格比國外進口的品牌低了整整百分之十八。其他品牌見此情況,也紛紛跟著降價銷售,最終成功用價格打敗了國外進口品牌。正是因為此次“血拼”,讓國產品牌在和國外進口品牌的競爭中占據了主動優勢,也同時展現了長虹品牌的影響力。
然而,正是因為“價格戰”,長虹品牌也是飽受詬病和議論。隨著時代的發展,降價銷售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和消費者的需求。為了能壟斷彩電市場,繼續獨占鰲頭,長虹電視在豐厚的資金支持下,成功拿到了全國彩色顯像管產量的70%的八家大規模彩管廠的簽約,應付款項也順利從35億直線飆升到近62億,計劃產量達到了800萬臺,但令人惋惜的是,長虹當年的銷售量只有600萬臺。
后來因為業內其他家電品牌聯合投訴,打開了國外進口彩管的渠道,長虹品牌的壟斷彩管被打破,數百億的大量存貨賣不出去。

無奈之下,長虹投向了美國市場,為了能夠盡快賣得出去,找到下家,長虹與美國的APEX公司達成了賒賬的協議,然而,美國公司并沒有按照合約及時還款,甚至一再拖欠,累計已拖欠長虹44億的巨款,一時間讓長虹陷入了兩難境地。
錯選離子屏后的賣樓之舉
在美國公司拖欠巨款和被打破的彩管壟斷的現象之后,長虹又把視線投向了離子屏的發展,先先后后斥巨資投資建設了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渴望在離子屏事業上能得到豐厚的回報,一改之前的兩難境地。
當時起,市場的選擇是殘酷的,消費市場選擇了輕薄的液晶屏,長虹的離子屏項目再一次被擱淺,在兩次接連的錯誤判斷與投資,直接讓長虹的股價從580億直接跌到了116億,天壤之別的股價和一再積壓的貨物重重打擊著長虹,再加上品牌影響力的不斷降低,長虹無奈之下,只得將當時市值一億多的長虹大廈以8000多萬的低價“賤賣”,長虹從此一蹶不振,輝煌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
渴望沖破牢籠的價格之戰
大浪淘沙論英雄,長虹品牌現如今已算是泯然眾人矣了。可長虹不甘心就此被家電市場淘汰和被大眾所遺忘,選擇重新打價格戰,用8K售價低至3999起的電池吸引消費者的視線,期望借此機會可以一舉沖破牢籠,重新奪回家電市場。可是,8K的市場建設還是不夠成熟,消費者對此也是知之甚少,況且如今的年輕人喜歡玩手機玩電腦,對于電視的熱衷度不是很高,長虹未來的發展表現還是很讓人期待的。
品牌評價
從長虹電視的發展來看,一個品牌的塑造絕對不可以脫離市場而存在,雖然這看似一句可有可無、眾人皆知的話,但因為品牌沒有正確的評估,引得多少英雄折戟沉沙,茫茫沉入大海。曾經引得無數人追捧的家電行業巨頭四川長虹已然掉隊,從1994年市值高達3690億元,到如今市值只剩下區區110億,凈利潤僅僅為4800萬,長虹產品外形陳舊,品牌的影響力日漸衰退。
長虹衰落的原因與其以生產經營者思維企業的經營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戰略決策主攻離子屏而錯過液晶屏,使其偏離正確道路而越行越遠,同時,長虹電視的衰落也與其只顧生產,不夠了解消費者有著根本性的關聯。因為重生產而輕市場的戰略規劃,長虹品牌采用的是大商代理模式來開發市場,不夠了解消費者的購買意向需要是長虹與市場脫軌,走向衰落的癥結所在。
一個企業不論采取何種的經營方式,都應當適時用“是否離消費市場更近”來自檢一下,便不會偏離正軌太遠,這可以少走一些彎路,讓品牌實現更長久的發展,甚至可以走向基業長青。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未來我國彩電市場的出路和發展來自對目標市場需求的把握、對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創造創新能力的增強、人員配備和人員培訓的控制以及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和員工激勵模式的提高發展,這對國內類似長虹一般的企業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企業應該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據時宜,生產需求需要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