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31 日消息,據新浪科技報道,繼美的之后,國內另一家家電巨頭海爾也將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正在與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深入洽談合作事宜。

據悉,海爾與吉利的合作類似華為與賽力斯,前者并不單獨造車,而是成為后者的供應鏈生態商。對于海爾來說,選擇不自己造車的好處在于可以減少前期投入,同時降低失敗后的風險。畢竟現在是家公司就想參與造車,但汽車市場很難容得下這么多企業,等待潮流過后,大多數企業只能面臨淘汰。
海爾集團表示,海爾與吉利將在互聯網與智慧家庭互聯、營銷渠道與營銷創新模式、金融及物聯網支付等方面合作。從海爾集團的回答來看,這兩家公司合作的重點就是智能生態和營銷渠道。

智能生態現在已經是用爛了的詞匯,但任何高端智能產品卻又無法離開。除卻小米、華為 HarmonyOS Connect 兩大頂級 IoT 智能生態,其他廠商也在積極建設自己的生態服務,以免在 5G 時代失去競爭力。海爾作為國內家電行業的巨頭,其實比較容易實現生態的建設與覆蓋。
至于營銷渠道,可以參考賽力斯華為智選 SF5,原本默默無聞的東風小康,一轉眼就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電動汽車。開啟預定兩天訂單量就突破 3000 臺,至今訂單已經超過 1 萬。華為 CEO 余承東表示,之所以能賣這么多,離不開華為旗艦店的功勞。

華為擁有數千家線下店,都可以接受賽力斯華為智選 SF5 預定,這是賽力斯相較其他電動汽車品牌最大的優勢。開設一家 4S 店的成本過高,即便是大眾、豐田這種體量的汽車品牌,也難以做到 4S 店遍及全國,但華為的線下店已經基本滿足全國各大城市覆蓋。
海爾與吉利合作,必將在自家的零售店開通電動汽車預定服務,更方便向消費者推銷電動汽車。現在海爾已在線下布局了 300 多家體驗店,未來還將繼續增加線下店數量。

不僅僅是海爾,國內另一家電動汽車企業小米也盯上了華為 & 賽力斯模式。在 Redmi Note 10 系列發布會上,盧偉冰表示未來小米將開設一萬家線下店,方便用戶購買小米產品,包括電動汽車。
這樣看來,未來電動汽車企業的營銷渠道和方式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電、手機企業的線下店將成為消費者深入了解電動汽車的窗口。或許在不久之后,就會有更多車企宣布與手機、家電企業合作,借助他們的營銷渠道,為自己打響名氣、提升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