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隨著現代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會做飯,靠外賣、外食解決一日三餐,但是外賣不健康,外食不僅貴還會因排隊等待耽誤時間。怎樣才能解決不會做飯又想在家吃的好的難題呢?海爾食聯網早已有了方案。
6月5日,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研究院&中國烹飪協會中式菜肴研發中心在青島市李滄區東川路59號落成。該智慧美食研究院依托海爾智慧廚房、食聯網生態平臺,聯動中國烹飪協會名廚資源,進行中式菜肴烹飪、營養健康研究、智能菜譜開發、廚電智慧功能研發等項目。

菜譜更多元,烹飪更智能
在食聯網智慧美食研究院&中國烹飪協會中式菜肴研發中心的落成儀式上,中國烹飪協會特邀副會長高炳義激動的說到,“研發廚房的建立推動和完善了中式菜肴的標準化進程。”李滄區政協副主席朱光亮也表示,研發廚房將會成為李滄區的新名片,為當地市民,乃至全球用戶帶來智慧無憂廚房的全新美食體驗。
這樣的美食體驗具體是怎樣的呢?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研究院聯動各方資源,海爾廚電提供專業的廚房電器,中國烹飪協會匯集了全國不同菜系的頂級廚師資源,創新研發各式菜譜、提升烹飪技藝、研究食品健康營養;海爾食聯網則將菜譜數字化,并載入到智慧廚電中進行驗證口感等。在智慧家庭操作系統UhomeOS 3.0的支持下,用戶在智慧廚房中擁有能聽、會說、能思考的“決策智能”化的場景體驗。如此一來,美食標準化、數字化與廚房電器的迭代升級相融合,用戶足不出戶就能吃遍中國。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感受,活動上將海爾智慧廚房直接搬到了現場。大廚現場操作展示了北京烤鴨、烤乳鴿、蒸鮑魚等大師菜,原本制作這幾道菜肴需要復雜的工序,但在海爾智慧廚房里,僅需3步就可以制作。

值得注意的是,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研究院對外開放,整個研發過程透明化,研發的菜肴用戶也可以進行試吃提出自己的意見,也就是說研發的過程用戶也是可以全程參與的。之所以這樣做,不僅可以弘揚中國傳統美食文化,也能夠基于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帶來更完善的健康美食烹飪解決方案。
通力合作,滿足個性化廚房需求
一直以來,海爾食聯網關注和拓展美食的邊界與想象,渴望讓用戶的餐桌變得更加豐盛健康。
此前,海爾食聯網就將觸角延伸到了美食研發上,建立智慧美食生態聯盟,推進研發大師菜的落地。就在今年春節期間,海爾食聯網推出了年夜飯套餐賣出12萬道,與國家名廚張偉利合作的食聯網北京烤鴨已經讓全國10萬家庭在家吃上正宗北京烤鴨。
這些數字背后,體現的是海爾食聯網強大的生態力量。廚師將菜譜數字化,廚電企業將廚電互聯,食品企業將食材加工成成品、半成品。用戶只需要通過智家APP端就能購買菜譜中的成品、半成品食材;食材到手后,一鍵聯動智慧廚房中的智慧網器,用戶就可以快速做出一桌佳肴。據悉,海爾食聯網已經與健康、食品、生鮮、烹飪、家裝、物流等12大行業近千家資源方達成合作。
海爾食聯網構建了行業最大的食聯生態,從源頭到餐桌,不斷深入鉆研美食的最佳呈現方式,將用戶的美食生活“化繁為簡”。海爾食聯網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在重塑廚房形態,引領行業進入一個更加成熟的智慧廚房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