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鼓勵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針對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器等四類家電產品,鼓勵生產企業實施回收目標責任制。
“生產者要達到一定的回收目標,我們以后直接和家電生產商對接就好了!”格林美循環有限公司董事長秦玉飛表示,這是件大好事,將直接解決拆解企業的原料來源問題,同時也有利于緩解拆解企業的現金流壓力。
《通知》提出,責任企業根據自身情況編制《廢舊家電回收目標責任申請報告》,提出本年度回收率、年度回收量等目標任務及回收措施,并于每年1月31日前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后,于3月底前將責任企業名單及其回收目標任務向社會公布。次年1月,責任企業在申報新的任務目標時,要同時報告前一年的完成情況。
此舉將推動家電生產企業參與回收體系的建設,從而解決目前回收拆解企業普遍面臨的“吃不飽”問題。
據了解,當前我國的廢舊家電回收模式極度分散,回收方式包括低價收購、上門回收、逆向物流回收、與回收企業合作、與生產商合作、自建實體回收點、互聯網回收等,冗長的中間環節帶來較多環境隱患。此外,中間商的“倒騰”也增加了成本。以一臺廢舊電視機為例,上門的收購價在30元左右,但到拆解企業的手中,價格一般在80元左右,有時甚至高達100元。
《通知》還提出,鼓勵參與實施回收目標責任制的企業通過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實施廢舊家電逆向回收、建設廢舊家電回收服務網絡、共建共享廢舊家電回收儲運體系等手段創新回收方式、暢通物流體系。
“誰生產誰負責,實施回收目標責任制,可以有效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一位券商研究員表示,銷售渠道和回收渠道的統一,可大幅降低回收成本,同時減少環境污染。
家電生產企業的直接參與,還將改變行業嚴重依賴補貼的情況。目前,絕大多數廢舊家電拆解企業無深度再加工能力,拆解本身不賺錢,政府的補貼基金成為能否賺錢的關鍵。由此,產生了政府補貼基金不夠用的問題。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透露,家電拆解補貼基金的缺口累計超過150億元。
各家拆解龍頭的財務報表中都有巨額的應收賬款,正是尚未到位的家電拆解基金。例如中再資環,截至2020年末,公司應收政府部門的家電拆解基金達43.77億元;再如格林美,截至2020年末,公司應收賬款中拆解基金補貼逾12億元。
“未來的趨勢肯定是擺脫對補貼的依賴,按完全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能否賺錢就看拆解的水平和再生的能力。”一家江西拆解企業高管表示。
《通知》也提出,要不斷提高再生資源的質量和利用水平,暢通廢物再生與循環利用渠道。到2023年,發展一批家電生產企業實施回收目標責任制的示范標桿,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回收處理模式和經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