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財富網的報道,“現在家電龍頭的性價比無疑是很高的,但可能還需要一個基本面拐點,形成更為確定性的機會。”有基金經理直言。盡管7月以來機構調研品種中,家電公司占比并不大,但在新能源等成長性板塊估值愈來愈高的當下,已有近200家機構悄悄將視線投向“估值在地板上摩擦”的家電板塊。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申萬家用電器指數今年以來下跌逾19%,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指數中跌幅前三。

Choice數據顯示,7月至今,家電板塊中共計有8家公司受到機構的調研,包括美的集團、天際股份、三花智控、九陽股份等,總計涉及到近198家機構。以美的集團7月30日的調研為例,易方達、嘉實、華夏、廣發等多家知名公募基金,以及楊東所在的寧泉投資等私募基金都紛紛參與了調研。
這些年家電板塊一直以來都被大家認為是一個不太靠譜或者說比較成熟的板塊類型,所以對于很多的投資者來說,大家都不會太關注家電板塊,或者把家電板塊放置于一個保守或者說是與資產配置的一種板塊之上,所以當我們一下子看到大量的機構密集關注家電板塊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這些機構要去關注家電板塊呢,跌到地板價的家電,難道是要可以抄底了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對于當前資本市場來說之所以關注家電板塊,我們一方面可以認為是家電板塊,的確已經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在當前的情況之下,可以對家電板塊進行一定程度的市場分析和市場調節,也可以說家電板塊已經到底了,所以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市場上對家電板塊的重新認識,另一方面當前的家電已經不是那種傳統的讓大家覺得沒有什么價值的家電市場了,而是說已經逐漸成為了大家認識程度不太一樣的一個特殊市場。為什么說家電的認識程度不太一樣呢?在一部分人認為家電依然是傳統的白色家電是傻大黑粗的代名詞,但是在互聯網和物聯網市場的發展之下,其實很大一部分家電已經開始走向了智能化的發展,而家電所在的市場也重新煥發出了它的生機。

其次,我們看到這些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開始認識到家庭生活場景,對于市場的重要性,作為大多數人日常生活所占據的地方,日常生活場景無疑具有很好的市場發展潛能,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完全可以借助這種優勢將自身的物聯網市場的優勢不斷提升上去,通過人工智能的普及智能家電日益被大多數人所認知。比如說大家非常熟悉的很多智能音箱,如今已經成為了家庭操作智能電器的一個家用終端,而市場化正在不斷的推動整個家電產業向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轉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家電產業也日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市場競爭優勢,這是為什么200家機構關注家電板塊的原因。

第三,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對于當前的投資者來說,的確可以開始關注家電板塊,畢竟一方面芯片方提升了家電市場的價格,也同樣帶動了整個家電企業利潤水平的提升,另外一方面智能化又給家電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所以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來的家電可以有很多值得市場關注的點,我們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真正重新認識家電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