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強調“十四五”時期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將能夠有效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并要求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數字生活。這對于智能家居產業而言,意義不可謂不大。
2022年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超過6000億,產業賽道上也聚集了華為、海爾智家、小米等跨領域巨頭玩家,競爭日益激烈。那么,這三家企業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布局有什么異同?智能家居行業的競爭最終比拼的是什么?
華為:系統和硬件建立平臺
先來看華為,華為作為新進的選手,得益于其“網紅”身份,剛打出智能家居招牌就吸引了大量目光。
華為的做法是通過鴻蒙操作系統以及一套PLC控制總線,再整合家電品牌、小家電、照明、家居等廠商,讓這些廠商通過統一標準加入鴻蒙的全屋智能生態。華為的全屋智能仍然偏重于軟硬件系統的設計和搭建,并未下沉到家裝、家居等層面。
消費者如果選擇華為全屋智能,只能做到室內線路的鋪設,就相當于家裝中的“電改”環節。其他的各類家裝,家電選擇等服務,都需要自己再去解決。
海爾智家:三翼鳥一站式解決方案
提到智能家居,很多人也會想到海爾智家,因為名字上就帶個“智家”,而且也是國內智能家居領域最早的玩家之一。
實際上,海爾智家早在2006年就以Uhome涉足智能家居領域,2015年宣布智慧家庭戰略,2020年又發布了全球首個場景品牌三翼鳥。用海爾智家總裁李華剛的話說:“海爾打造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核心是智慧家庭,智慧家庭的核心是三翼鳥。”
三翼鳥是一個集家電、家居、家裝和家生活于一體的一站式定制智慧家平臺。用戶在平臺上提供一個想法,就可以在三翼鳥體驗店里獲得設計、裝修、調試、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而且還有整體裝修、局部改造等個性化套餐供用戶選擇。
簡單來講,海爾智家的戰略是整合產業鏈各方,形成一站式智慧家庭解決方案,減少了用戶的東奔西走,大大節約了擁有智慧家庭的成本,提高了效率。

小米:AIoT加開放平臺
小米此前主要是做一些AIoT產品。因為背后有著龐大的硬件生態鏈,因而在產品品類、品牌以及性價方面具備天然優勢,在小型智能產品領域風生水起:比如智能插座、智能開關、智能窗簾、感應門窗、智能門鎖等等。如今,“小米全家桶”已經進入了許多中國家庭。
而基于行業對“全屋智能”的整體共識,2021年12月,小米又發布了全屋智能戰略,搭建智能語音+AIoT平臺生態,通過出臺標準讓產業鏈各方加入進來,在產品、連接等方面發力猛追。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三家企業智能家居戰略的相同點在于:都認同智能家居并非簡單的智慧家電,或智慧聯網,而是一整套全屋解決方案。不同點在于:海爾智家注重提供一站式智慧家服務,華為和小米注重標準打造。
智能家居比拼“體驗創新”
既然智能家居是一整套解決方案,所以就完全不能靠之前賣家電、賣手機這種單品經營邏輯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筆者認為,智能家居最重要的是“體驗創新”,就是要對整個智能家居服務消費者流程進行全面的改造和創新。
當然,智能家居的需求又充滿著巨大的差異化,很難用一個標準去衡量。有些消費者希望自己動手設計自己的智慧家,又考慮到經濟性,可以選擇類似小米的AIoT產品,通過WIFI簡單的連接,實現對窗簾、燈具、門鎖、插座等部分家居場景的智能控制。
如果是一套還未裝修的毛坯房,或者家里的某個空間,消費者想要自己不費力就能獲得智慧生活,可以選擇三翼鳥。只要走進三翼鳥體驗店,對設計師談一下自己對智慧家庭的想法,然后設計師就可以迅速給出建議和設計方案。在三翼鳥體驗店里,已經集合了建材、家裝、智慧家電等需要的裝修材料,還可以直觀感受的各空間場景體驗。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選擇建材、家裝服務以及設計方案。
如果消費者想要做基礎的PLC總線控制設計,可以選擇華為全屋智能,然后可以自己選擇鴻蒙生態中的各品牌小件智慧家居產品。
筆者認為,無論消費者做何種選擇,最終的目標都是擁有智慧家居的美好體驗。選購、設計和安裝智慧家居的過程越是簡單,越有吸引力,因為過于繁瑣會降低消費體驗,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此外,從品牌定位角度來講,智能家居是一個全新的品類,一個新的品類必須要有一個新的品牌。比如,大眾為自己的新能源車起了個新的品牌:ID。所以智慧家居企業最好給自己起一個全新的名字,這有助于消費者的識別。
結語
智能家居的最終發展趨勢,必然是“體驗創新”,必須以全流程服務創新的理念去打造這個賽道。
如果把智能家居分為三個階段:技術標準、產品布局和生態打造,那么華為和小米處于智能家居產品布局階段,海爾智家的三翼鳥處于第三階段:生態構建階段,正在通過食聯網、衣聯網、水聯網等為智能家居用戶提供后續的增值服務。
和手機、汽車行業一樣,全新的品類創建者必然享受行業紅利。蘋果拿下了智能手機行業80%的利潤,而特斯拉一家車廠占據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30%以上。所以,智能家居行業趨勢的引領者肯定是這6000億大市場的最大紅利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