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是業之峰裝飾集團成立25周年的日子,能夠擁有25年歷史并且仍在領跑全行業,業之峰有什么秘訣和心得?
曾經,業之峰提出“甩開主材、輕裝前進”,依靠“輕資產”取得了成功;而現在,它卻重金投入超級新物種大店、供應鏈直營和數字化等,業之峰為什么由“輕”變“重”了?
4月28日,一月一度的“業之峰超級云訪談”再次舉行,業之峰裝飾集團董事長張鈞(鈞哥),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副秘書長謝鑫、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網易家居&網易設計全國總編輯胡艷力一起相聚直播間,暢談了業之峰成立25周年的經驗心得,以及由“輕”變“重”的轉變和原因,其中許多觀點對于整個家裝行業都有極強的參考價值。

25周年心得 專注、敬畏和創新
2022年4月30日,對于業之峰來講是一個“大日子”。25年前的今天,業之峰在北京德勝門百姓家居市場成立,并逐漸成長成為家裝行業的頭部企業。
25年彈指一揮間。有統計顯示,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年左右,能夠像業之峰這樣擁有25年歷史,并且仍在領跑全行業的企業,絕對是“鳳毛麟角”。
業之峰為什么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功?張鈞總結,核心就是6個字——專注、敬畏、創新。
專注,就是業之峰一直專注做好裝修,25年來沒有離開“裝修”兩個字。無論是硬裝、軟裝、公裝、局裝,還是智能化裝修、適老裝修,都是圍繞“裝修”兩個字展開的。俗話說“360行,行行出狀元”,當你把一件事情持續、深入地做好時,就有可能做得無限大。
敬畏,就是對市場抱有敬畏之心,不能過于自信,要正確地看待自己的能量。比如開大廠,其實它的效率特別低,所以業之峰堅決不開大廠。
創新,就是不斷地推陳出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服務。業之峰25年的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家裝行業的創新史,家裝行業70%的創新都來自于業之峰。
最早,業之峰在1997年第一個進入正規家裝市場,推出了家裝行業的第一份報價單;率先提出“脫離主材,專做工程”的經營理念,創建“京派家裝”模式;第一個開展特許經營連鎖加盟模式,到現在已經有90多個加盟商,鼎盛時期曾經有29家直營分公司。
2003年,業之峰在家裝行業第一個提出“環保裝修”理念;2005年,又率先在全國推動全面型設計收費;2006年,第一個提出“藍鉆工程”工藝標準,帶動了一輪正規家裝企業工地形象的革新和提升,極大地提高了正規家裝公司的市場占有率。
2008年,業之峰推出峰格匯家居,這是家裝行業一個里程碑式的創新。它真正為客戶實現了“一站式購齊”,也使得業之峰從2008年時不足一個億的銷售,到現在雄踞北京市場的第一把交椅。
后來,業之峰又有諸多的創新,比如2013年推出“一房一價”主材包,2017年布局全包圓整裝,2020年底張鈞董事長復出后提出“一個擁抱,四個超級”戰略等,這些都使得業之峰率先享受到了創新的紅利,從而成為家裝行業的領跑者。
總之,正是由于專注、敬畏和創新,才使得業之峰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未來,業之峰仍然要更專注、更聚焦,為消費者帶去更高性價比的裝修服務和產品。
謝鑫也表示,25年來,業之峰經歷了行業、市場的各種波折和考驗,但始終是家裝行業的領軍企業和旗手。這源于它25年的專注、敬畏和創新,也源于它有張鈞董事長這樣一位堅定、果斷、有前瞻力的好舵手。對于民營企業來講,老板的基因就決定了企業的基因和高度。
江南春則表示,業之峰的成功源自于2個“心”:一是發心,業之峰不斷創新的背后,其實是“為難自己成就客戶”的發心,發心正確了,才能有更好的客戶口碑,才能形成“正循環”;二是“雄心”,2020年,業之峰敢于在疫情撲朔迷離的情況下逆勢投入、彎道超車,說明它有足夠的定力和雄心,敢于“踩油門”,只有這樣才能與同行拉開距離。
由輕變重 提高門檻適應新時代
曾經,業之峰提出“甩開主材、輕裝前進”,享受了輕資產的紅利。但最近,業之峰卻重金投入到超級新物種大店、供應鏈直營和數字化等,業之峰為什么由“輕”變“重”了?面對輕與重的選項,家裝企業又應該如何抉擇?
張鈞表示,過去,裝企缺乏實力,所以選擇做“輕”,甩開主材,只做工程,由于簡單簡約,所以迅速做大。而行業發展到現在,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還是堅持做“輕”的話,就容易變成“平均數的生意”,被別人“降維打擊”。
業之峰的“重”,第一體現在超級新物種大店上。2008年業之峰推出峰格匯大店,實現了高成約率和大吞吐量,讓業之峰的銷售額跨越了10億和20億的臺階,初次品嘗到“重”的甜頭。如今業之峰又推出超級新物種大店,它其實就是“峰格匯家居+全包圓”的復合體。
第二個“重”是供應鏈直營。就像京東發展比58同城好,因為京東是買手制,產品集中采購,能夠為客戶創造價值。業之峰也要深耕供應鏈,做到更少的SKU,更加穿透,解決交付的“卡脖子”問題,提高利潤率。
第三個“重”是廣告的飽和性攻擊。現在新樓盤少了,客戶都散落在老舊小區里,如何找到這部分客戶,只有通過廣告的飽和性攻擊,不斷發聲,讓企業成為家裝界的“第一入口”,提高競爭的門檻,最終實現馬太效應。
第四個“重”是數字化、信息化。業之峰已經進入“50億俱樂部”,每年拿出3000-4000萬投入信息化是不成問題的,這樣通過數字化來驅動企業,提高效率。
第五個“重”是類產業工人+好管家,這是家裝行業的根本問題,業之峰也一直在摸索前進,不斷改造和嘗試。
第六個“重”是價值觀,這一點看起來很虛,其實特別重要。要把“真心對客戶好”的價值觀傳遞到每一個神經末梢,打造“讓客戶說了算”的制度,這些價值觀在推進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抵觸,造成員工的情緒波動。但業之峰仍然堅定地往前走,持續強化和推進。
總之,“重”是門檻,也是裝企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通過以上幾方面的“重”,就能使公司的資源更確切,降低對人的依賴度,從而做大做強。
當然,“重”也是有限度、有邊界的。要避免分散注意力,把有限的精力和資金聚焦到關鍵問題上來。還要掌握好火候和尺度,樣本跑通了再去復制,否則“欲速則不達”。
在江南春看來,做“重”其實也是為了做“輕”。比如品牌做“重”了,消費者信任度提高了,競爭就變“輕”了;其他各方面做“重”了,人工依賴度就變“輕”了;張鈞為自己代言,老板做“重”了,下面員工的壓力就變“輕”了。
謝鑫也認為,“重”其實是家裝行業的基本屬性,這個行業是一個重交付的行業,企業不可能做“甩手掌柜”。過去的“輕”只是過渡階段,行業回避了最重要的問題。如今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必須做“難而正確的事”,把各個交付環節做好,這樣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把競爭的門檻樹立起來。
張鈞表示,今年,業之峰的目標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六大基礎設施”,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努力成為“行業的代名詞”和“受人尊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