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是制冷產業的新挑戰,也是新機遇。如何在這個關鍵窗口期,實現行業的全新升級?
1月13-14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制冷學會和海爾智家共同承辦的“科創中國”第二屆先進制冷技術產學融合會議在青島召開。這也是海爾智家再次承辦該會議,旨在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高校院所為支撐的產學融合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制冷產業產學融合和科技成果的轉化。
會議分主題論壇和技術對接兩大部分,成果喜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國家杰出青年沈俊、清華大學教授石文星等業內大咖作了主題論壇報告,吸引了智慧樓宇、家用空調等多產業深入技術交流,為海爾先進制冷技術戰略明確了方向,制定了路線;智慧樓宇和空調熱泵專場對接會,在家用空調、智慧樓宇、熱泵熱水器和冰冷等領域進行了20余項技術對接和8項技術推介,共達成1個項目合作,12個意向合作,其中有6個將形成項目合作。
專家齊聚,助力制冷產業高效產學融合
制冷產業是踐行“雙碳”戰略的重點領域。面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高要求,通過產學融合實現產業升級,是業內共識。但以往的產學研模式,主要是點對點、項目對項目、一個項目對一個老師,效果并不好。
基于此,會議吸引了百余位業內專家參與,除了分享最新的學術、技術成果,重點探討增強我國制冷空調產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的產學融合模式和重點研發方向。打破以往低效的產學研模式,通過該會議打造了一個面對面的、專業的產學交流平臺,有效提升溝通效率,實現有限的研發資源下,助力海爾智家在制冷領域實現高效研發。會上的主題論壇和專場技術對接即是良好示范,為不同領域專家和各需求企業搭建了深入溝通的橋梁,助力企業導入科技人才項目資源,實現科技成果的高質量轉化。
會議得到主辦方及中國制冷學會的高度認可。未來學會希望與海爾智家及其生態鏈企業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將產學融合會議常態化舉辦。而科研端與企業端的良性合作,能促進制冷產業早日實現節能減碳、綠色高質量發展。
成果落地,近半技術成果達成合作
就會議成果來看,不僅空調、熱水器等各產業找到了急缺的技術成果,而且多個技術成果實現了與企業的良性對接。
具體來看,會議主題論壇環節,共有五位業內大咖做了主題論壇報告,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何雅玲教授分享了制冷技術的動態與展望;國家杰出青年、北京理工大學沈俊教授介紹了固態制冷與極低溫制冷技術進展,等等。這些前沿技術成果吸引了智慧樓宇、家用空調、冷柜、熱水器等多個產業關注,企業就各自領域與專家老師進行深入技術交流。
在智慧樓宇和空調熱泵專場對接會上,共進行了20余項的技術對接和8項技術推介。1個項目達成合作,另有12個項目有意向合作,其中有6個項目將形成項目合作。包含1個家用空調對接項目、4個熱水器對接項目,以及1個智慧樓宇對接項目。
為什么是海爾智家?開放創新體系引領行業共創共贏
為什么“科創中國”一再認可并選擇海爾智家?這離不開海爾智家本身的開放創新生態體系,通過建立行業最大的無邊界創新生態平臺,引領行業共創共贏。
依托HOPE創新生態平臺,海爾智家能集結全球創新資源,實時洞察用戶需求變化,始終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實現24小時不間斷研發。如在“空調熱泵”技術對接專場,家用空調產業針對用戶的舒適需求及響應“雙碳”戰略,聚焦新型制冷技術及新一代環保制冷劑等新技術需求,在支撐海爾空調可持續、引領性發展的同時,更給全球用戶帶來更健康、舒適、低能耗的空氣解決方案。
要實現制冷產業的全面升級,高效產學融合是最有競爭力的發展路徑。海爾智家通過行業最大的無邊界創新生態平臺,集結頭部專家、各類生態鏈企業,用需求推動創新,用創新引領發展,形成“1+1>2”的良性循環。作為行業引領者,不止制冷產業,海爾智家能助力更多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真正踐行“雙碳”戰略,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更提升全球用戶的美好生活體驗。